网站首页 >> 公开信息内容

大庄镇:生态烤烟“烤”出好“钱”景

索引号:dzz -/2024-0815001 公文目录:乡村振兴相关政策 成文日期: 文章来源: 文  号: 发文日期:2024年08月15日

一叶烟草,承载着群众勤劳致富的小康梦,也见证了大庄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幸福传奇。近年来,大庄镇按照“稳烟田、稳烟农、稳产业、富烟农”的工作要求,加快建设农业现代化烟草样板,紧盯烟叶转型升级和烟农持续增收,探索出一条特色烟叶提质增效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。

在大庄镇普岩村委会大罗块村,自2010年实施高标准基本烟田改造后,一直实行粮烟轮作模式。全村76户农户积极投入烟草连片规模化种植,共承包土地475亩,烟基道路直插烟田、沟渠管道纵横田间、烟草小水窖合理分布、喷灌实现计量控制应对持续干旱……合作社牵头,机械化运作,烟站强化技术指导,科技智能加持传统农耕,大罗块村的片片烟田种出了带动农户增收致富、助力乡村振兴的“黄金叶”。

“烤龄”35年的烟农叶正华介绍:“靠种植烤烟收入供出了两个孩子上大学,村里大部分烤烟户都和我一样还在县城买了房子。自家收入和村集体收入稳步提高,我们村还又建设了养殖小区、污水收集处理等项目,村庄环境更加美丽、宜居。

大庄镇普岩村党总支书记朱娅梅说:“去年我们村集体是真正尝到了电烤房的甜头了。大罗块村民小组的46座电烤房从采烤到结束,收入21万多,我们扣除电费和人工费用,村集体净增收5.6万余元。今年我们又投入了13万余元新建了编烟棚和管理房,我们相信,今年我们的电烤房收入一定会比去年更多。”

大庄镇充分挖掘土地资源潜力,通过“两个模式”“一支队伍”推动土地中长期流转,探索烟后优质农产品种植。通过开展以村委会、合作社为主体的土地流转、电能烤房烟叶烘烤服务、烟后特色农产品种植服务等“烟+N”产业服务模式,为村集体经济注入“新动力”,实现土地增效、农民增收、集体增资。至2023年,大庄镇落实粮烟常态化轮作面积1.4万亩,烟农烤烟交售收入从2018年的3398.67万元增长到3815.64万元,实现了既保“粮袋子”,又鼓“钱袋子”。5个村(社区)通过“烟+N”模式,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03.5万元。

一是多方合力的土地流转模式。大庄镇成立了以政府主导,村、社区配合,综合服务型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土地流综合体,通过统一集中进行土地中、长期流转,再分租给烤烟种植户。2024年,大庄镇土地流转综合体共流转696户农户土地1580亩,实现兑付地租15.8万元。

二是积极推广“烤烟+”套种模式。大庄镇大力推行“小块连片+轮茬套种”的种植模式,推广烤烟套种早青蚕豆、套种玉米和套种萝卜,利用烤烟种植和玉米种植采收后的余肥、烟秆套种青蚕豆,有效提升了亩产值。2023年大庄镇烟后种植蚕豆5950亩、玉米500亩、萝卜2000亩,实现产值4120万元。

三是组建一支烟叶产业工人队伍。盘活闲置“留守”劳动力,着力培育和发展90后、00后烟农队伍,通过烤烟生产各环节培训,培育一批懂技术、能实干的产业工人队伍,由合作社统一组织,开展专业化服务,带动群众增收。目前,大庄镇发展烟草产业工人队伍206人,人均增加收入9800元。

2024年,大庄镇共种植烤烟8350亩,计划收购2.3万担。目前,全镇烤烟长势良好,部分烤烟已经进入采收烘烤阶段。下一步,大庄镇将紧盯烤烟中后期管理,指导烟农做好烟叶采收及烘烤等工作,并做好电力供应保障,确保烟叶采摘、烘烤工作顺利进行,为烟农烤烟丰收保驾护航,确保全镇烤烟工作烤出好成绩、全镇烟农“烤”出好“钱”景。